你的多肉为啥总养不活?可能是土没配对!
养多肉的人十有八九都踩过“配土”的坑——浇水烂根、叶片化水、根系长不壮,这些糟心问题往往都跟“土”脱不了干系!今天咱们就唠唠那些新手必知的配土误区,手把手教你避开“死亡配方”,用对土,养出胖嘟嘟的“肉墩子”!
误区一:纯园土直接种肉肉?恭喜,喜提烂根套餐!
很多新手图省事,直接挖小区花坛的土种多肉。结果呢?浇水后土结成硬块,根系呼吸困难,黑腐、化水接踵而来。为啥?园土黏性大、保水性强,完全违背多肉“耐旱怕涝”的习性。
划重点:
– ✅ 颗粒土才是王道:颗粒占比至少50%(新手建议60%-70%),比如赤玉土、火山岩、麦饭石
– ✅ 透气保水要平衡:颗粒保证排水,泥炭/椰糠提供养分
– ❌ 黄泥巴、黏土直接达咩!除非你想给多肉“穿雨靴”
自问自答:配土一定要买进口材料吗?
完全不用!国产赤玉土、火山岩性价比更高,效果不输进口货。土豪随意,但记住:配土比例比材料品牌更重要!
误区二:颗粒越多越好?小心把多肉“饿瘦”了!
颗粒太多(比如90%以上)会导致土壤毫无保水性,浇水后秒干,根系吸收不到水分,多肉越养越干瘪。特别是小苗、叶插苗,需要更多保水介质促进发根。
老司机经验:
– 小苗/叶插:颗粒50% + 泥炭50%
– 成株:颗粒70% + 泥炭30%
– 老桩/控型:颗粒80%+
– 敲黑板:南方潮湿地区颗粒比例可适当提高!
个人私藏配方大公开(适合阳台党):
- 赤玉土3份 + 火山岩2份 + 麦饭石2份 + 泥炭3份
- 底部铺3cm陶粒垫底,透气防烂根!
(偷偷说:我用了这配方后,黑腐率直降80%)
误区三:从来不换土?你的多肉在吃“剩饭”啊!
土壤用久了会粉化、板结,养分也被消耗殆尽。就像人长期吃泡面,能健康吗?建议1-2年换一次土,顺便修根,刺激新根生长。

换土信号:
1. 浇水后半天不渗水
2. 盆土表面长白霜(盐碱化)
3. 多肉越长越瘦弱
自问自答:营养土能直接用吗?
市售多肉专用土虽然方便,但建议混合颗粒使用!很多品牌土颗粒含量不足,自己加30%火山岩/河沙更保险。
终极避坑指南:4步配出“黄金土”
- 测环境:潮湿地区颗粒多,干燥地区保水多
- 看品种:薄叶系(如玉露)少颗粒,厚叶系(如桃蛋)多颗粒
- 混均匀:颗粒和泥炭要像拌沙拉一样充分混合
- 试手感:抓一把土捏紧后能散开,说明透气性合格
一句话总结:
配土没有标准答案,观察多肉状态及时调整才是真功夫! 你家的配土方案是啥?评论区晒出来battle一下呀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