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两三年的时候可以明显感受到多肉植物很好卖,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,去年的时候还可以感受到批发似乎很好卖,就是现在,前两天跟两个淘宝店主聊天,还都不约而同的说不怎么做零售,改为做批发了…可是,如果曾经的零售者都觉得多肉不好卖,而改行批发,那么零售还真的会好卖吗?市场链条的传播性本来就比较慢,如果你打算进入多肉市场,不妨看看中国花卉报的这篇文章多肉市场 “暴风雨”正在酝酿,不过,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,或许该说是好事,因为许多多肉的价格都下降了。2015年底多肉市场整体价格走低、销售缓慢,不少人担心今春行情低迷,一度产生恐慌情绪。春节过后,多肉市场逐渐回暖,生产端普遍反映走货速度尚可,但中档和低档产品价格下滑幅度很大;批发端走货量增加,销售额同比变动不大。在大行情波澜不惊的表象之下,今春多肉采购商主力悄然变动、产销从业者地位逆转、产销压力增加、电商风潮更盛,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信号———多肉市场起风了!
1.价格下滑成定局,生产端从暴利向理性价格靠拢“每天大概走200箱货,销量比去年同期大,但营业额下滑50%左右。”北京花香源花木场主营多肉的商户谢伯炜告诉记者。从2015年11月开始,多肉普货降价大潮从漳州波及到上海和山东,今年元旦之前多肉销售持续处于低潮。普货价格较去年同期下滑近半,以‘白牡丹’、‘黄丽’、‘玉珠帘’等为代表的老品种,价格由去年同期的每株2元下滑到每株1元左右,元旦前价格低至每株0.5元至0.8元。‘月光女神’、‘芙蓉雪莲’等价格原本在每株10元至20元的品种降价幅度也较大,如‘红宝石’去年同期每株15元,眼下北京市场冠幅5厘米的产品批发价仅为3元。原本单株价格在五六十元的‘苯巴蒂斯’、‘奥普琳娜’、‘青苹果’等现在价格多在13元至20元。“可以说,现在支撑销量的就是价格。”杭州闽隆花卉园艺负责人王俊斌说。以福建生产的普货为例,每箱一般放54杯,去年同期价格为100多元,今年只有60元左右,因此同样的金额批发商可以带走更多货。销售顺畅,但生产端却比较艰难,特别是对于种植大普货和新入行的生产者来说,春季压力比较大。“早期入市的都完成了资本累计,去年11月才开始出货的生产者成本回收风险增加。”青岛慢悠花房负责人赵辉说。眼下福建货已销售近六成,生产者希望清棚再种一茬,因此低价走量。不过对新手来说,低价意味着收回成本的时间拉长、亏损风险增加。眼下,普货出圃价逼近生产成本,中高端品种也还有较大降价空间。“春季有不少基地很难受,去年年底没售出的产品现在长大了不想便宜卖,但不卖又没地方繁殖,生产商很纠结。”烟台九红园艺负责人曲学刚说。“实际上,多肉价格下滑就是一个信号,生产者有货就能赚的时代即将终结,这将迫使生产者更新品种结构、注重品相。”浙江万象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桥说。
2.生产端大宗采购减少,零售端渐成进货主力“2015年春天,不少大客户过来拿货都是20万元起,今年3万至5万元的小单增多,批发商人数也多了,不过总销售额变化不大。”赵辉说。一些多肉种植户和经销商表示,今春大订单数量大幅减少,小额批发数量增加。“大单减少实际上意味着新基地减少、引种需求减弱,在普货品种方面表现尤为明显。”上海利香园艺场负责人邱永利说。经过前几年的扩张风潮,多肉生产扩张的脚步慢下来,导致进入终端市场销售的产品数量远远多于去年同期。小额批发数量大幅增加,一方面是往年生意好,春季就被大户包场,而今年大单减少,使得小单数量增多;另一方面是网店、花店、多肉精品店等销售者数量增加,小单增多。“由于引种需求的变化,我们基地批发的大单不稳定,但现在每周固定进货5000元至10000元的淘宝卖家增多了。”北京秋阳园艺负责人陈秋阳说。多肉价格下滑后,流动花车也开始销售多肉,这些也促使小额批发变多。“以前一单一两万,现在一单一两千,一天一个价,很多人不敢多进货,所以上海地区多肉销售比去年量减、速度慢。”上海市花卉协会仙人掌多肉植物专业委员会原会长滕柳红说。小单变多的另一个因素是多肉价格不稳定。“现在大家怕价格再往下跌,所以不会一次拿很多货,而且现在货很多,不像往年要靠抢。”河北保定的多肉批发商孙浩说。订单结构变化意味着生产者也需要相应的改变,比如以往供给基地生产用的砍头苗销路堪忧,地栽植株由于运输损耗大、销售端上盆后成本增加也变得不受欢迎。“现在直接种地里的产品大多无人问津,采购商只要不是自己种植都要求带盆。”天猫壹分皿旗舰店负责人龚铮说。
3.新品种吸引力下滑,同质化替代严重“这几年大量多肉品种被引到国内,但很多品种没有很好地运作,就被淹没在新品种热潮中,国内需要时间消化这些新品种。”赵辉说。与中低档多肉降价同步,原本被作为新品种引进的多肉快速贬值,比如‘雪兔’去年4月国内价格为每株3500元,现在批发价为200元;‘蓝色惊喜’去年春季每株批发价为300元,现在每株40元;‘海琳娜’、‘026’等一大批品种价格也直线下滑。新品种吸引力降低的另一个因素是新农场减少。不少新农场希望后发先至,因此在资金允许的状况下,一般优先选择新品种起步,新农场减少后,对新品种的需求同样减少了。原本因繁殖速度慢,价格相对坚挺的十二卷属多肉也将面临降价大潮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大量组培的‘冰灯玉露’、‘楼兰’、‘OB’系列等流入市场,导致今春玉露价格走低,高端万象等也可能身价不保,因此不少人打算等待3年后产品大量上市再低价引种。“其实生产端对中高端品种的需求缺口还很大,但不像以前只要是新品种就追,现在大家的选择比较多。”青州千卉多肉繁育中心负责人单连娟说。作为种苗商,千卉元宵节前就将春季总货量的一半订购出去,‘皱叶月影’、‘福娃’、‘桃蛋杂’等新品种都非常受欢迎,一些客户还订购了明年的种苗。“去年很多人就比价格,不太重视品种和品相;但今年经销商和消费者明显更‘懂行’,知道什么是好货。就像我一直说的,多肉就该是有品相、无品种。”周建桥认为,现在市场进入了品相比品种更重要的时期。新品种的日子不好过,老品种的日子也难捱。由于去年冬季遭遇极寒天气,‘金钱木’、‘艳日辉’、‘玉吊钟’、‘白姬之舞’等不太耐寒的品种大量死亡,所以不少人预期春季这些品种价格会上涨,结果北京等地生产的产品反而不好卖。“在其他普货价格下滑的情况下,这些品种因量少价格没下降,但采购商纷纷选择其他品种代替它们,因此反而被剩下了。”谢伯炜说。多肉整体价格下滑后,同一价格区间的品种增多,下游批发商和消费者的选择面变宽,同质化产品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,这也意味着普货的“‘吉娃娃’传奇”很难再上演。“一些小农户对新品种不太关注,反而种植龟甲龙、弹簧草、酢浆草等偏门小品种的人在增加。”龚铮说。
4.新产区冲击老产区,跨区域调货减少“往年进货的车要在基地门口排队,今年这种情况基本看不到了。”滕柳红在谈到今春多肉市场变化时说。这并不是上海地区特有的现象,漳州、山东等地亦是如此。这一方面是由于产量增加、供货充足,经销商不再着急大量备货;另一方面,新基地和大宗批发数量减少,使得走量不如以前明显。另外,随着其他地区多肉种植的兴起,跨区域调货数量在减少。多肉兴起初期,漳州和上海凭借老产区的声望吸引全国买家,随后山东作为新产地崛起,初期不为人知,部分产品流入上海、漳州销售,随后快速扬名,在多肉产业中争得一席之地。在多肉热潮席卷全国的同时,多肉生产可谓遍地开花,不但广州、杭州、天津、北京等地的老玩家聚集区生产快速兴起,其他地区也迅速出现了各种规模的生产基地。大大小小的新基地迅速从老产区的“客户”变成争夺市场的“敌人”。“现在大部分地区周边都有生产基地,一些小额批发商都是就近采购,淘宝大户很多都有自己的基地,因此区域间调货实际上在减少。”龚铮说,地缘优势使得新种植者也能从多肉市场中分得一杯羹。还有些强有力的新产区直接从老产区“挖墙脚”,其中云南最为典型。云南多肉种植自2013年兴起,其凭借优异的气候条件,产品持续占据市场价格高位,而且不少漳州、上海和山东的种植户都有在云南发展的意向。“做零售要讲品质,漳州气候条件明显拼不过云南,所以我就直接去云南种了。”“见异思迁”的种植户吴庆辉2015年6月落户昆明宜良,现在基地面积达30亩。
5.销售压力增加,产销地位逆转“以往春天出去找货,大部分人都得求着生产商分点货来卖,今年不管到哪个基地,都是客气地问要不要货。”谢伯炜说。从生产商对待采购商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可看出,两者的地位今春大逆转。“应该说,今春多肉上市量较去年增加不止一倍。”滕柳红说,销售压力增加使得生产商不得不“放低身段”。“去年同期,山东基本无货可出,但今年还有不少货留在大棚里。”龚铮2月在山东找货时发现,由于种植量增加,生产者比采购商心急。“以前都是用量压价,今年可以先谈价,不需要量大。”谢伯炜说。生产商一方面依靠传统批发渠道,另一方面在尝试做电商。“在基地跑会发现,很多种植户,不论大小,都在自己开淘宝。”龚铮说。生产者做电商,一方面是感受到销售压力自主分销,另一方面则是“过把瘾”式的尝试。淘宝上有绿野、传奇的销售榜样,因此种植者希望自己能把握销售渠道“再造传奇”。“淘宝门槛低,算是多肉发展的一个大趋势,而且大家对淘宝销售心里预期比较低,10单不少,20单不多,感觉不用太花心思,随便做做能有几单就行,算意外收获。”单连娟认为,很多人经营淘宝店、微店是尝试心理,并没有做好花大力气的准备,只是顺应大潮。“实际上,种植户应把种好作为第一要务,在没有准备的状况下直接进军淘宝,不能熟练运用淘宝规则,一般收不到效果。而且打造淘宝运营团队也不容易,毕竟运营人才管理完全不同于农场生产管理。”周建桥认为,淘宝只是销售工具,种植户直接做淘宝并不是一个好思路。
6.电商热度不减,同业竞争激烈基地型商家入驻,为扩大电商销量起到推动作用。淘宝鲜花绿植类目小二夜昭介绍说,目前鲜花绿植类目总体销量同比增加60%至70%,盆花绿植类增长100%,多肉类目销量增加200%,多肉商户数量增加近20%。销量增加,一方面来自新客户;另一方面,冬季低温使得南方多肉死亡,一些爱好者在“补货”。不过,数据增长的背后潜在一些问题。传奇园艺负责人江猛曾说过,“淘宝的世界只有第一,没有第二”。虽然字面意思有些夸张,但实际谈的是“大店效应”,也就是电商流量会向知名大店家靠拢,小户生存越来越艰难。现在淘宝店竞争非常激烈,小户为了引流可能会降价吸引买家,特别是生产者做电商,可以用低价拼市。为了保住优势地位,大户也会降价留客源。价格战开打后,波及到产业的总体价格,而且低价产品充斥市场会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。“实际上,有时候为了做量而销售,对我们来说是鸡肋。”上海娃娃家家负责人周跃说。“与网店相比,实体店体验感强,还能做沙龙等,有交流感。”上海小草の肉肉铺负责人肖喆君说。在线上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,线下市场也在快速发展,两者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。“不同于服装、餐具等工业用品,多肉是特殊商品,所以未来市场还是线下实体分销有潜力,体验式消费是大趋势,而且这部分对价格敏感度低一些。”周建桥说。同时,常规花卉市场批发竞争也越来越激烈,除了一线城市的多肉销售者不断涌现外,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多肉销售者也越来越多。“我们市场本来只有我主做仙人掌和多肉,这两年又出现几家,如果大家相互压价就没得做了。”孙浩在保定窑上村花卉市场,多肉经销商增加让他感觉到压力。“现在卖多肉的遍地开花,新入行的批发商不懂得控制利润点,单纯低价竞争,就会将压力传导给生产者,给他们错误的市场信号。”谢伯炜的父亲以前在漳州种金琥,在低谷时期,金琥都是砸价作为附加品赠送给批发商。但他们自己到北京做销售时发现,金琥在零售端价格仍比较高。“就像那时的金琥一样,现在多肉也在往那个方向走,零售端还在赚钱,但生产商和批发商赔钱,导致产品日渐退出市场。”
记者感言:多肉市场自2012年下半年至2015年下半年都是“风口上的猪”,然而这头猪快要落地了,这是市场规律运作的自然结果。可以预见,多肉未来会以丰富的品种、低廉的价格在花卉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。然而在从暴利向常态化转变的过程中,必将伴随着行情动荡和产业洗牌。从今春行情的细微之处,就可以管窥产业变化的动向。多肉从业者应警醒即将到来的“暴风雨”,提前降帆减速,寻找避风港,锻造稳定之锚。